新闻中心

在线搜索

5G将实现万物互联--访中国信通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志勤

2016.10.07
5G将实现万物互联--访中国信通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志勤
2016-09-30 来源:亚太日报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推进工作目前已进入到标准制定阶段,中国预计将在2020年启动5G商用,而大规模应用将会在2022或2023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志勤日前在香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此消息。

王志勤表示,5G的推进目前已经进入到标准制订的阶段,中国希望同其他国家一起制订全球统一的5G国际标准。她透露,今年3月刚刚启动标准的研究工作,预计到2018年6月完成第一个版本的5G标准。


她说:“希望我国成为主要的标准主导者之一,原来也有‘引领’的提法,我认为对这个提法要慎重,总体来看,还是要跟国际上先进的企业一起,共同主导,共同引领,并不是说完全由中国一家跑在前面。”她还说:“因为通信是全球化特别明显的一个产业,规模巨大,用户要实现全球漫游,也是期望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频谱也尽量统一,使得产业的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她补充道:“所以现在面对全球化的市场,虽然我们国家的企业实力很靠前,但是要对整个产业更加有责任感,能够跟国际的主流企业一道,例如爱立信、高通等,共同主导5G的发展。”


关于国际合作,王志勤介绍,目前推进5G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已经从政府、推进平台、企业各个层面打造了合作的框架。比如欧洲、美国、日本、韩国都建有相应的推进组平台,中国的IMT-2020(5G)推进组跟他们有相应的合作框架。

王志勤一头短发,显得特别干练,由于长期从事技术方面工作,她说话言简意赅、逻辑分明。关于5G相对于4G的突破,王志勤表示,过去的4G体系架构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服务对象主要是人,而5G主要是向物联网拓展,实现万物互联。


“5G是特定为物联网设计,为了适应它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技术,”王志勤说。她表示,物联网这么多年发展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碎片化的市场和技术标准的分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市场分化很难形成规模化发展,5G的灵活架构试图去适应物联网多样化应用的需求,目前很多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希望能够促进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和垂直行业的合作与融合,希望通过先期实验让垂直行业能够了解5G,尽早愿意采用这些技术。

她解释,目前手机用4G上网已经基本没有障碍了,再往前发展,人们对AR、VR以及更高清视频的需求越来越多,更高速低时延的业务不断出现,对现有4G挑战还是很大的。她说:“4G的时延在10至20毫秒,5G可把时延指标提高到1毫秒。而不同场景对时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移动互联网达到4毫秒就可以了,而‘低时延高可靠’的场景则要求达到0.5毫秒,这是一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从速率来看,王志勤介绍,4G的峰值可达到1GB每秒,而5G可达到10至20GB每秒,可以实现一平方公里上百万传感器的连接。


5G的推进离不开拓展垂直行业的应用,她举例,未来要实现真正的汽车自动驾驶,就好比给汽车装上一只“千里眼”,不仅可以通过云端数据来知晓前方的事故与拥堵,还能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实现防止碰撞的自动控制,这就需要一个低于0.5毫秒的低时延才能实现。她还介绍,“低时延高可靠”的应用场景还可以拓展到远程手术、远程教育、工业制造、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方面。王志勤表示,中国预计在2020年启动5G的商用,并不是说马上就大规模的应用,可能是在四五个城市先进行试点,预计要到2022年或2023年才会逐渐大规模应用。4G还会有一个相当长的生命周期。关于大众普遍关心的资费问题,王志勤坦言,从技术本身来说,频谱效率的提升,5G每比特的成本应该会比4G更低,因此从单位流量的角度来看5G应该要比4G更便宜。但是资费的最终确定还是取决于运营商,因为是一个市场行为,我们还是要客观地来看提速降费的问题,要保证单位流量成本的适度下降和所享受的业务体验的提升。